高盛:未来两年有望涨30%,多家外资机构力挺A股。
与黄金市场的短期谨慎态度形成对比,机构对A股市场的长期信心持续凸显。
中国股市将进入更为持久的上涨阶段,预计关键指数到2027年底将有约30%的上涨空间,主要由12%的盈利趋势增长和5%-10%的进一步重估潜力推动。
慢牛行情正在展开,四大理由支撑
自2022年末的周期低点以来,MSCI中国指数已反弹了80%,但在这期间,一度遭遇了4次重大的下跌。而近两周来,中国股票似乎又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上证指数在10月9日突破3900点创下新高之后,未能更进一步,目前仍持续徘徊在3900点整数关附近。沪深300指数则从10月9日的高点累计回调了近3%。
在香港市场上,恒生指数从10月2日高点累计回调超5%,恒生科技指数累计回调近12%。
尽管中国股票可能出现回调,但随着牛市的展开,投资者的惯常思维应从“逢高减仓”转变为“逢低买入”。
四点支持中国股票持续上涨的论据:
一、利好于市场的政策窗口已开启。中国的需求侧刺激措施与新的五年规划相结合,旨在重新平衡中国经济增长并减轻外部风险。
二、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人工智能的热潮改变了企业的盈利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资本支出带来的利润增长正在推进中;同时,逆周期调控政策重新点燃了市场对企业利润回升的希望,“走出去”战略展示了中国竞争力的提升,整体将中国企业每股收益(EPS)增长率提升至10%至15%区间。
三、估值低廉。目前,中国股票指数市盈率处于中等区间,债券收益率较低,与全球股票相比,其估值仍持续折价,这都使得中国股票的估值显得极具吸引力。同时,美联储政策的放宽预期以及中国本土实际利率可能进一步降低,也有利于中国股票的市盈率。
四、强劲的资金流动。从中国本土来看,中国资本向股票的结构性迁移可能已经开始,由数万亿美元的潜在中国资产再配置资金所推动;从外部来看,鉴于全球投资者对资产多元化的需求以及他们对中国资产持续的低配状况,中国再次进入了海外投资者的视野。
多家外资机构看好A股业绩
近期,A股波动调整,市场交投情绪趋于谨慎。面对这种情况,外资机构纷纷发声,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
联博基金表示:此次由外部因素引发的市场回调,反而有助于释放前期上涨过程中所积累的内在风险,A股依然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在短期波动过后,投资者或可进一步加大对权益市场的关注力度。
惠理集团表示:从估值、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外资回流等多方面来看,中国资产中长期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其中,从估值层面来看,A股整体估值水平仍低于美股,尤其在科技、消费、医药等领域,部分互联网龙头企业的估值与盈利匹配度较高;从政策层面来看,绿色转型、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望四季度,贝莱德基金表示,其主要关注点在于基本面,也就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他认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走强,更多是由流动性充裕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情绪回暖所驱动。“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现金流价值进一步显现,则有可能进入由估值兑现驱动、更为健康的市场上行阶段。因此,对于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观察,将是四季度及后续几个季度的重要工作。”
10月底后需要关注哪些市场影响因素与机会
密切关注两大宏观变量的演变:一是美中会谈后对华贸易政策的明朗化;二是国内“十五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明确化。这些因素的清晰化将为市场提供更持续的投资主线。
在配置上,建议继续在“科技成长”与“业绩确定性/内需复苏”之间进行动态平衡,并根据产业景气度和政策刺激力度灵活调整仓位结构。
维持A股后市稳步上行的判断,短期仍要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走势。上周后半周双方释放一定缓和信号,本周四中全会召开,预计调整斜率有望放缓。如果市场回调幅度较大,可考虑逢低买入,为长期行情积累低成本筹码。同时,需关注以下影响因素:中美后续谈判的进展,外部冲击和基本面走弱情况下的政策应对,以及资金行为等。
当下如何持仓布局?投资者可适度增加流动性安全垫,等待方向相对明确后,再寻机增加仓位。投资方向上,更多关注基本面稳健、盈利确定性较强和政策支持的AI、半导体、新能源和国产替代方向的头部企业。
科技仍是市场主线
近期伴随着A股的调整,尤其是科技股的回调,传统周期股开始发力护盘,市场呈现出板块切换特征。这种现象引发了市场对于后市投资主线是否会变化的讨论。
近期市场的调整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前期积累的获利盘在外部风险事件的催化下,了结意愿增强;二是当前正值三季报披露期,资金短期趋于谨慎。但这并不会改变市场整体向上的趋势,因此市场格局更多地表现为高位震荡。
10月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从科技成长向价值红利的风格切换。这种切换在短期内主要由三个因素推动: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促使投资者在去风险的考量下对投资组合进行再平衡;二是科技板块前期涨幅较大,部分投资者有获利了结的需求;三是部分投资者担忧杠杆资金对高弹性个股的净流入可能会边际放缓。
然而,这些短期因素难以在中期内推动市场风格大幅切换。由于市场中期展望依然向好,“成长”风格有望继续跑赢“价值”风格。在大小盘方面,考虑到市场成交额进一步大幅跃升的可能性较低,上半年大幅跑赢市场的小盘股进一步扩大超额收益的难度有所提升。
“外部扰动不会终结市场原有趋势,当前的调整恰恰提供了宝贵的增持时机。板块间的快速轮动,本质上是资金在进行‘高低切换’,源于阶段性主线缺失下的分歧。”科技成长仍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展望后市,A股短期或延续高位震荡,建议把握回调机会,低吸业绩有支撑的科技成长等核心资产。
市场交投氛围进一步趋于谨慎。自10月16日以来,市场日成交额持续低于2万亿元,而今日日成交额更是降至1.69万亿元,较昨日的1.89万亿元减少了2000亿元。与此同时,杠杆资金热情依然不减。尽管A股市场近期有所回落,但融资余额不减反增。截至10月21日,沪深京两融余额已增至2.44万亿元。
个股涨跌互现,2280只个股收涨,72只个股涨停;2965只个股收跌,跌停股8只。今日仅有5只个股日成交额超过100亿元。寒武纪-U收涨4.42%报1429.5元/股,股价正快速逼近贵州茅台,后者今日收报1458.7元/股。CPO概念中的“易中天”三只个股表现各异,中际旭创微涨,新易盛微跌,天孚通信涨幅超过7%。
英伟达概念、新型工业化、ChatGPT概念、通信设备、贵金属等板块领跌,银行、石油天然气护盘。
市场在消化前期涨幅后,今日在科技股的带领下重拾升势,显示出当前市场下跌空间有限。科技成长方向在经过调整后,风险收益比再度具备吸引力,今日的强势表现进一步确认了其市场主线地位。市场在震荡中展现出韧性,短期表现出“短期震荡,下行有底,科技仍是主线”的特征。
利好因素略强于压制因素,市场更可能维持横盘震荡、缓慢上行的走势。利好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资金面维持宽松,一方面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另一方面近期外资流入、两融余额增加以及公募基金发行带来了流动性边际改善。同时,在政策持续发力下,中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信号。此外,市场还存在着AI(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国产替代等结构性机会。
然而,市场也面临一些较强的压制因素。随着市场上涨,短期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目前观察到的经济回升尚不充分,且中长期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外部因素也有可能对市场形成较强且突然的冲击。
红包分享
钱包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