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深度布局+大模型全面赋能!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2023-06-04 22:22:34
  • 0
  • 0
  • 0
  • 0

英伟达深度布局+大模型全面赋能受益上市公司

  近期宣布获颁首个且唯一一个深圳市级“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测试”许可,正式在深圳核心城区开启“主驾位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

  国际巨头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已久,拥有从算法到底层软件中间件再到芯片的全栈解决方案。2020年,Xavier芯片算力为30 TOPS,2022年发布的Orin算力为254 TOPS,2022秋季发布了新自动驾驶芯片Thor,取代了之前发布的算力达1000TOPS的Altan。





  此外,英伟达DriveSim仿真平台基于虚幻引擎开发,能够提供核心模拟和渲染引擎,生成逼真的数据流,创建各种测试环境,模拟暴雨和暴雪等各种天气条件,以及不同的路面和地形。

  自动驾驶芯片作为智驾系统的底层基石,正伴随汽车智能化趋势的加速迎来行业爆发期。长期来看,智能化渗透率将决定需求,中央计算、大模型等新范式将决定技术路线,量产经验、工具链、性价比将决定规模与竞争格局。

  自动驾驶芯片将是全产业链格局最为稳固、集中度最高的环节,中信证券判断,全球市场4-5家、国内市场3-4家寡头或有望占据行业80%-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金国金研报指出,大模型可在算法、数据闭环、仿真等环节全面赋能自动驾驶。大模型具有良好的认知和推理性能,作为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应用领域之一,自动驾驶有望得到全面助力。

  image
  数据闭环方面,大模型有助于玩家实现更好的数据挖掘和管理效果,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同时通过自动标注大幅降低成本。仿真方面,生成式大模型可助力生成特定的场景,加速算法成熟。在算法方面,感知算法中云端的大模型可作为车载端模型的“老师”通过“蒸馏(教授)”帮助小模型实现更优性能。

  根据《智能网联技术路线2.0》对自动驾驶渗透率的预测,2025年中国L2/L3渗透率将达50%,2030年中国L2/L3渗透率70%,L4渗透率20%。基于此,预计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规模为813亿元,其中L2/L3芯片市场规模493亿元,L4/L5芯片市场规模320亿元;全球市场规模为2224亿元。




  芯片架构方面,业内普遍认为,长期来看,在自动驾驶算法尚未成熟固定之前,CPU+GPU+ASIC的架构仍会是主流,成熟后,定制批量生产的低功耗、低成本的专用自动驾驶AI芯片(ASIC)将逐渐取代高功耗的GPU,CPU+ASIC方案会是未来的主流架构。

  竞争格局方面,目前来看,英伟达及背靠英特尔的Mobileye处于自动/辅助驾驶芯片第一梯队,华为海思、地平线处于第二梯队,上升攻势不容小觑。而特斯拉芯片则自研自用。

 


  据统计,涉及自动驾驶芯片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有德赛西威、芯原股份、诚迈科技、润欣科技、中科创达等,具体情况如下:





  不过,多数国产自动驾驶SOC芯片目前还处于拿到定点的阶段,是否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仍不能下定论。要想在国内站稳脚跟,乃至逐步出海,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高端机床国产化空间广阔,龙头年内股价创历史新高

  
  与欧洲EMO、美国IMTS、日本JIMTOF齐名的四大国际机床名展之一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3)4月中旬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多个头部厂家相关负责人此前对财联社记者透露,今年Q1下游订单开始恢复性回升,预计下半年需求提升会更明显。

  佳贺精机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明显的增长,相信制造业将慢慢恢复到疫情以前的水平。此外,武汉一家致力于工业软件及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的企业高管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去年公司业绩实现了30%左右的提升,今年有望翻番。

  此外,纯国产高端工业母机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及运载火箭生产。5月26日,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揭晓。上海交大王宇晗团队“航空航天大型曲面蒙皮/箱底双五轴镜像铣削技术与装备”项目获技术发明奖特等奖。王宇晗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台立式双五轴镜像铣装备,加工角度范围较国际水平提高70%,满足了新一代火箭整体箱底/大弯曲角度加工需求,且最薄壁厚仅为一张身份证的厚度,提高了火箭有效载荷。

  二级市场表现看,中高档数控系统龙头华中数控自去年10月14日低点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205%,年内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华中数控股价走势周线图
  国内产业升级推动中高端机床需求,而核心部件亟待实现自主可控。来自航空航天等行业对中高端机床的需求或将进一步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化和进口替代的步伐。

  根据Gardner Intelligence及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数据,我国2020年机床消费额占比32%,2021年机床产值占比30%,均为世界第一。2022年我国数控机床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大,销售额615.8亿元,同降9.25%。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2001-2020年机床产量数控化率从6.85%提升到43.19%,提升明显。但发达国家机床数控化率一般为80%以上,说明中国机床数控化率仍然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我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在十四五期间将达到50%。另外,中国中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8年统计显示,高中低端机床国产化率分别为10%、65%、80%,以五轴机床为主的高端机床国产化率较低。
  
  过去几年中国机床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但整体竞争格局仍然较为分散。据MIR测算,中国机床行业在2020年CR10仍不足30%,2021年CR10不足40%,单一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6%。过去以沈阳机床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是机床行业的主导者。随着机床技术和市场的不断革新,以创世纪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后来居上。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中国机床行业的领导者。
  
  目前,中国数控机床市场大致可以分为3个梯队:(1)以DMG、山崎马扎克、牧野等为代表国际性机床企业基本垄断高端市场;
  (2)以济南二机床、上海机床、秦川机床、海天精工、纽威数控、科德数控、宇环数控等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及部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主要占据中端市场;(3)由众多中小企业组成的低端市场。



  
  此外高端机床突围路径明晰,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工业母机领域中,最核心的是数控系统,接下来依次是编码器和光栅尺、滚柱丝杠、主轴、导轨、转台、数控刀具以及温控设备等辅机。涉及上市公司包括海天精工、纽威数控、豪迈科技、日发精机、拓斯达、宇环数控、秦川机床、华中数控、科德数控、奥普光电、昊志机电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