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覆盖加速北斗产业面临重大机遇
2018-02-22 09:59:53
  • 0
  • 0
  • 0
  • 0

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预测

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及分布

北斗导航三大市场与热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定位导航系统。目前,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区域用户提供稳定服务超过5年,在轨运行情况良好。我国的北斗导航正处于快速完善系统、抢占应用市场的爆发期。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北斗一、二代的不断验证,北斗导航系统在技术、应用、产业化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随着北斗三号加速建设,北斗作为中国的国之重器将加速构建中国乃至世界的时空信息体系核心,已经逐渐成熟的北斗应用产业将伴随着更高性能和更先进的技术支持而迎来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定位导航系统。目前,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区域用户提供稳定服务超过5年,在轨运行情况良好。我国的北斗导航正处于快速完善系统、抢占应用市场的爆发期。

  我们认为,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北斗一、二代的不断验证,北斗导航系统在技术、应用、产业化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随着北斗三号加速建设,北斗作为中国的国之重器将加速构建中国乃至世界的时空信息体系核心,已经逐渐成熟的北斗应用产业将伴随着更高性能和更先进的技术支持而迎来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交通部、住建部、国土部、工信部等部门相继出台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政策,在助推北斗系统发展的同时,也为北斗系统的行业应用提供了政策指导与保障。此外,北京、上海、深圳、湖北等地也先后出台了相关北斗卫星导航实施方案,提出各地区北斗政策法规建设的具体举措。

  除了政策的支持,北斗系统近年来持续与各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开展兼容与操作协调。2016年以来,继北斗系统取得国际海事应用合法地位之后,2017年3月,可兼容GPS、北斗系统、格洛纳斯的多系统船载接收机获准通过,北斗系统也写入海事应用的定位导航授时导则。

  在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方面,北斗系统已成为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支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完成26项北斗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在移动通信相关标准的带动下,北斗系统在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渗透率已达25%。我们认为,“十三五”时间段与北斗三号建设高度重合,随着北斗三号的持续建设和完善,未来北斗系统有望切入全球产业链,并进一步打开全球产业空间。

  ■

  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在共享经济以及低碳环保等概念的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共享单车一度由于乱停车、车辆遗失以及无法精确定位而给城市管理、运营商和用户带来较大困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配合高精度定位正成为破解定位难题的关键。植入了高精度北斗芯片的共享单车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管理者不再担心苦苦寻觅收不回单车,骑行车也不必按图索骥却找不到预约好的单车。另外,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将有效地解决共享单车的停放问题。

  目前蓝色的小鸣单车已利用北斗技术实现了精准定位,摩拜单车已全面支持北斗+GPS+格洛纳斯的三模卫星定位,ofo与北斗实施战略合作,推动北斗智能锁,实现车辆精细化管理。

  作为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共享单车对定位导航的精度及性能要求都较高,而共享单车行业应用在中国的率先发展,给了具备自主可控技术的北斗系统在物联网应用的一个示范展示,为更多的物联网应用铺垫了产业和技术基础。

  北斗产业顺应万物互联趋势

  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看,人们希望通过物联网知晓和操纵特定时间、地点的传感器数据。其中,地理位置是人类自身以及进行各种活动的立足点,人类活动获得的大部分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同时,如果通过物联网采集的数据以及根据数据实时作出的决策响应没有统一的时间管理,将会使得整个物联网陷入混乱。因此,相对于物联网,北斗导航系统凭借其PNT体系的基础功能,构筑了万物互联时代时间和空间信息数据的基础。

  北斗推开物联网时空大门

  北斗导航技术与地基增强技术、物联网等多种技术融合,提升时空信息的精确度。目前最先进的北斗系统定位精度大概在2米至5米范围,距离满足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的高精度需求还有差距。北斗通过增设地面基站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联合卫星“天地定位”修正误差。2017年6月,经过初始服务测算显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以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毫米级的服务。随着性能的持续提升,北斗系统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范围也将得以进一步拓宽。

  在环境监测方面,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具有相应环境指标的地点进行精确定位,从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环境状况实时全面的了解,且方便快捷,改变传统人工监测时效性差的问题。

  在智能交通方面,车辆安装北斗系统接收芯片用于对车辆进行精确导航和定位,同时车内配置采集载重、测速信息的传感器,将采集后的信息通过物联网传送给交通监测中心,监测中心通过技术处理,可获得这些车辆的位置、是否超载、是否超速等信息,并可在必要时向驾驶员发送消息进行提醒和对行车状态进行控制,还可以利用北斗系统和物联网技术收集实时的路况信息,利用北斗系统的短信通信功能,随时对路况进行播报。

  在物流方面,可以在每个物品上都贴上唯一的电子标签,并嵌入微型北斗导航芯片,当顾客想知道物品信息时,可以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发射定位信号给微型北斗导航芯片,然后将信息传给RFID站,通过RFID站连接物联网,顾客就可以在移动IP技术的帮助下,利用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实时的物流信息。

  在灾害监测方面,可以对地震、海啸等灾害进行早期监测、预警。一旦发生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在地面通信系统瘫痪后或没有通信信号的盲区时,北斗系统不但可以给检测站提供导航定位信息,而且可以通过接受传感器信息实时检测该区域的灾害情况,同时可以利用北斗系统的短报文功能,及时对灾害情况进行报告,给救援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北斗导航系统有望借助其独有的地基增强高精度优势以及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在行业应用以及对定位精度较高的物联网应用落地方面获得优先机会。

  ■

  北斗产业链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可分为五个关键环节:1,卫星制造;2,卫星发射;3,地面设备;4,卫星导航应用;5,下游市场。卫星导航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方面。上游包括基础数据、基础器件和基础软件,主要是天线、芯片、板卡、地图、软件等基础类产品,是卫星导航接收设备的核心部件。中游包括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两方面,包括手持终端、接收机、车载终端、船载终端等完整的卫星导航接收设备产品,以及集成软硬件产品的业务应用软件。下游则是运营服务,包括为用户提供入网注册、导航定位及基于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等。

  中游产值最大 下游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中国卫星(19.410, 0.19, 0.99%)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值达到2118亿元,同比增长22.06%。其中,上游、中游、下游的产值占比分别为15%、56%、31%。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总体产值虽较2015年有所提升,但规模化应用造成芯片和终端产品价格仍保持在较低水平,相关产值增速持续放缓,而以运营服务为主的产业链下游产值则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

  近年来,随着北斗性能以及覆盖范围的同步提升,北斗产业化全面显著提速。截至2017年4月,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售已突破3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的销量分别占据国内市场30%和90%的份额,并输出至7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国内从业企业超过1.4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名,国内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预计2017年总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其中北斗的贡献率可达80%,芯片销售超过5000万片。

  导航芯片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卫星导航产品的性能,芯片技术更直接关系终端体积、重量、成本和性能,也能直接影响北斗下游产业发展。在2012年北斗二号完成亚太覆盖的时候,北斗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被芯片所限制,“有机无芯”一度成为北斗产业的发展瓶颈。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芯片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截至2017年底,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接收机天线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

  射频及基带一体化趋势明显

  北斗芯片产业发展较快,射频及基带一体化趋势明显。各大厂家都意识到了拥有基带芯片即抢占制高点的发展战略,纷纷积极布局研发或抢先推出北斗二代芯片,目前为止已经有10多家国内厂商涉足北斗二代芯片。其中,射频芯片主要有广州润芯(海格通信(9.590, 0.08, 0.84%))、振芯科技(13.160, 0.08, 0.61%)、和芯星通(北斗星通(27.650, 0.28, 1.02%))、北京广嘉、宇芯科技、中科微电子、武汉梦芯等;基带芯片参与者同样众多,包括广州润芯(海格通信)、华力创通(9.540, 0.08, 0.85%)、和芯星通(北斗星通)、振芯科技、北斗天汇、上海复控华龙、泰斗微电子(同洲电子(4.250, -0.01, -0.23%))、东方联星(泰豪科技(8.880, 0.06,0.68%))、北斗天汇、广东广晟、湖南创越等。涉及北斗三代的厂商包括北斗星通和华大北斗。

  从几大北斗芯片厂商的产品布局看,将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和微处理器合而为一的单芯片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体积、功耗和成本。另外,鉴于北斗导航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全球覆盖,北斗二代芯片的发展呈现多模兼容趋势,主要是需要兼容GPS来更好地被市场所接受。同时,兼容模式也有助于北斗系统借助GPS的渠道和模式来打开大众市场。因此,集成化及多模式兼容是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发展的中短期发展趋势。另外,独有的短报文功能有望成为北斗导航系统的一大特色应用,可真正实现产业一体化并弥补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短期不足。

  关注具备高精度的北斗板卡企业

  板卡是利用导航芯片、外围电路和嵌入式控制软件,制成带输入输出接口的板级产品,用户利用这个模块结合应用需求能够开发各种应用。北斗芯片及板卡的功能相当于电脑的CPU与主板,用于信号接收后的解调和解算。高精度OEM板卡是高精度GNSS终端设备的核心,其成本占到了GNSS终端总成本的60%以上。在整个卫星导航产业中,板卡、芯片技术属于尖端中的尖端,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板卡和芯片,才能提高整个系统设备的性能。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高精度GNSS产业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在国产产品替代的背景下,卫星导航板卡价格逐年降低,目前板卡按照功能可分为测量型板卡和导航型板卡。

  测量型板卡:此类产品定位精度在厘米级,用于测后数据处理,需要应用复杂的定位算法,技术难度远高于导航型板卡。此类产品受量价模式影响较小,国产产品价格低于国外产品,国内产品未来有望形成替代。目前能生产高精度测量型板卡的上市公司有华力创通、北斗星通、中海达(9.410,0.10, 1.07%)、华测导航(37.970, -0.02, -0.05%)等企业。

  导航型板卡:此类产品的定位精度为米级,主要用于实时数据处理。由于其对定位算法的要求相对较低,国内能够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较多。但由于受量价比影响较大,相对于纯GPS产品,价格上存在劣势。相对而言,具备导航芯片生产能力的公司,在此类产品上更具有成本价格优势。导航型板卡多为各整机厂商自主开发,国内厂商包括北斗星通、华力创通、合众思壮(17.310, 0.26, 1.52%)、华测导航、航天电子(6.980, 0.07, 1.01%)等。

  在市场方面,根据上海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市场研究报告》数据,2015年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市场规模已达70.83亿元,同比增长22.07%。据中国卫星导航办公室数据,截至2017年4月,国产北斗高精度板卡总销量突破20万套,占国内市场总量的1/3以上。我们认为,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化建设的推进,高精度GNSS应用有望在智慧驾考、智慧农业(3.800, -0.16, -4.04%)、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的推动下实现高速应用,并凭借成本优势特别是更高的性价比实现国产化替代。

  ■

  北斗系统的集成及运营服务是指通过提供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作为与北斗地面段和空间段的接口,有针对性地集成各种软硬件平台,服务于终端用户并收取服务费形成收入的模式。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应用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渐发展,开始逐步向运营服务方向迈进。

  军工信息化快速推进 北斗导航必不可少

  我们通过公开数据及调研结果预计,北斗军用市场空间超过百亿元人民币。随着北斗导航系统在定位精度等技术指标的不断提升,预计军工北斗在未来2年至3年仍将是北斗导航的主要需求所在,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军工需求是北斗的刚性需求,当前仍然以北斗定型终端形式采购,未来有望逐步转化为模块化采购,但具备核心军用北斗技术的企业仍将持续受益。

  北斗三号的建设带来相关性能的飞跃,军工北斗设备在兼容北斗二代的同时需要通过硬件升级才能运用北斗三号更好的性能,因此未来需求将面临量和质的提升。

  智能手机及车载终端迅速普及

  除兼容北斗功能的智能手机和可穿戴式设备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外,车载应用仍然是大众应用市场最为稳定的增长点,各类北斗车载应用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5年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约为1000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约为371万台,合计1371万台,较2014年增加214万台。其中,国内车辆前装市场终端销售收入超过204亿元,车辆后装市场终端销售收入超过220亿元,个人导航仪终端销售收入约为4亿元。

  在车联网市场方面,用户需求的迅猛增长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预示着车联网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2015年车联网市场规模约为130亿元。工信部于2015年底正式出台了《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从顶层设计上推动车联网的发展,这将有力推动车联网市场进入发展黄金期。预计从2015年至202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用户规模将从1300万户增加到5600万户,年均增长30%以上。车联网渗透率将从2015年的7.65%增长到2020年的24.4%,市场规模将从130亿元增长到665亿元,年增长率在30%至50%之间。

  ■

  参考GPS系统的发展历史,随着北斗全球化覆盖的完成,北斗系统将在完成维护国防安全这一首要任务的基础上,借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随着北斗三号性能的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正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时空信息平台,承载物联网、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庞大新兴技术越来越高精度及高频次的时间空间信息需求。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将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

  同时,北斗三号的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高度重叠,在应用推进方面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我们认为北斗导航产业势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建议从芯片、终端、板卡、电子地图、运营等产业链重点全面提前布局。

  芯片及终端:由于民品北斗芯片价格逐年下降,目前民品北斗单芯片价格已经降到10元以下,与主流GPS芯片处在同一水平,解决了限制北斗应用的关键瓶颈。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共享单车、智慧城市等对PNT服务要求较高的新兴应用,北斗芯片有望获得政策支持实现在相关应用方面的快速落地,从而带来出货量的快速增加。因此,我们建议密切关注与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公司有密切合作的公司,包括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入股且具备领先北斗芯片研发能力的北斗星通(已经与ofo战略合作)。

  中长期看,北斗IDC文档通信行业芯片巨头具备进入北斗导航领域的能力,其提供的通信芯片具备北斗导航功能,在某些非高精度领域对传统北斗芯片厂商构成一定压力,目前华为海思最新的NB-IoT芯片采用基站定位方式,高通的最新物联网芯片MDM9206支持北斗、GPS等多模式卫星定位。

  因此,专注于军工、高精度行业应用以及涉及国家安全重要行业的专业北斗芯片及终端公司具备长期竞争力。一方面,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在自主可控原则下将形成国内北斗企业独占市场的局面。另一方面,2016年至2017年北斗相关订单取消或者推迟,行业内企业业绩均呈同比大幅下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北斗装备作为重要国防信息化技术有望迎来军工订单的加速恢复。因此,我们强烈推荐具备北斗全产业链优势的军工通信龙头海格通信。公司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收获大单,累计签订包含北斗在内相关订单合计金额超过10亿元。另外,建议重点关注其他北斗军工领先企业,如振芯科技、华力创通等。

  高精度板卡及终端:在高精度方面,内资企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国际通用芯片巨头很难撼动其优势地位。另外,高精度行业客户对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及相应服务要求更高,相较于GPS应用的依赖性偏低,因此国产高精度板卡及终端企业有望凭借更高性价比以及满足各行业客户定制化服务要求的能力,构建较宽的产业护城河,建议关注合众思壮等领先厂商。

  电子地图:由于地图测绘等相关业务涉及国家机密,相关资质企业具有稀缺特性,建议关注与互联网巨头合作优势互补拓展业务新模式的第三方企业,例如四维图新(20.370, 0.48, 2.41%)。

  运营层面:由于北斗运营服务需要的资质门槛较高,而且运营服务存在客户粘性形成先发优势,建议关注在北斗运营服务优先切入者。目前具备运营服务资质的企业有海格通信、北斗星通、振芯科技、华力创通。

北斗应用领域公司分布

应用领域      终端占比      应用范围                                                  上市公司

军用领域         8%        制导武器导航、航空器导航和士兵手持终端等 振芯科技、海格通信、华力创通、北斗星通等

行业领域       27%       高精度测量、航空业、海洋渔业、交通运输业、

                                 GIS 测绘和采集、智慧城市等                       北斗星通、海格通信、合众思壮、中海达、

                                                                                                   华测导航、四维图新、航天科技等

大众消费领域  65%   手机导航、车载导航、信息服务、娱乐、

                              人/动物跟踪、车辆跟踪等                               北斗星通、合众思壮、四维图新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